2024年, 第4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11-25
上一期
Select
灵芝多糖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br#
罗向婷, 李卓书, 张涛, 周鸿立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4, 41(11): 1-6.
https://doi.org/10.16039/j.cnki.cn22-1249.2024.11.001
摘要
(
9 )
PDF (2975KB)
(
0
)
用微波辅助法提取灵芝子实体中的多糖,优化灵芝子实体中多糖的提取工艺及考察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依据单因素实验结果确定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功率为自变量,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实验方案。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温度80℃、提取功率570 W。在该工艺条件下进行3次验证实验,多糖平均提取率为1.15%;灵芝多糖抗氧化实验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为0.40 mg/mL,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为0.21 mg/mL,总还原力能力较好。微波提取灵芝多糖提取率高,抗氧化能力好,为灵芝多糖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龙胆泻肝汤肝毒性机制研究
张冉冉, 张艳, 杨秀东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4, 41(11): 7-11.
https://doi.org/10.16039/j.cnki.cn22-1249.2024.11.002
摘要
(
5 )
PDF (8198KB)
(
0
)
探讨了龙胆泻肝汤潜在作用靶点、与肝毒性交集靶点、蛋白质互作网络、GO分析以及KEGG分析。通过TCMSP搜索龙胆泻肝汤的成分,并使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寻找潜在作用靶点,发现了共有881个潜在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搜索人类相关肝毒性靶点,并与龙胆泻肝汤的成分相关靶点数据取交集,得到178个共同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最终确定了27个核心靶点。利用核心靶点进行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点与多个细胞组分、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都存在相关。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肝损伤相关的通路主要包括癌症途径、丙型肝炎、肝细胞癌等。本研究结果为龙胆泻肝汤的药理作用和潜在毒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槲皮素对3T3-F442A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br#
李佟, 程亚青, 刘爱萍, 张仁文, 葛雅琨, 张元新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4, 41(11): 12-17.
https://doi.org/10.16039/j.cnki.cn22-1249.2024.11.003
摘要
(
1 )
PDF (3255KB)
(
0
)
研究槲皮素对3T3-F442A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槲皮素对脂肪细胞分化及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机制,为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 3-( 4,5-二甲基噻唑-2) -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槲皮素对3T3-F442A前脂肪细胞活力的影响;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的脂质积累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槲皮素对3T3-F442A脂肪细胞分化相关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β、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肪细胞蛋白2(aP2)、脂肪生成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VEGF-α)及VEGF受体2(VEGFR-2)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槲皮素处理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及其底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ase)的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槲皮素呈剂量依赖趋势抑制3T3-F442A前脂肪细胞的细胞活力,半抑制浓度为125.2 μmol/L。120 μmol/L槲皮素使3T3-F442A脂肪细胞分化相关转录因子C/EBPβ、C/EBPα、PPAR-γ和aP2分别下调至对照组的48.42%、14.67%、23.15%、17.79%;VEGF-α和VEGFR-2下调至20.21%、15.78%;MMP-2和MMP-9下调至22.17%、29.10%;磷酸化AMP依赖的蛋白激酶(p-AMPK)和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ase)蛋白表达量分别上调至对照组的1.81和1.41倍。结论 槲皮素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下调脂肪细胞分化相关转录因子及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3T3-F442A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Sr0.7Bi0.2TiO3掺杂Ba0.85Ca0.15Zr0.1Ti0.9O3基陶瓷的储能性能及介电机理研究#br#
郝加西, 孟凡旭, 王长昊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4, 41(11): 18-23.
https://doi.org/10.16039/j.cnki.cn22-1249.2024.11.004
摘要
(
5 )
PDF (2207KB)
(
0
)
随着储能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性能储能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Ba0.85Ca0.15Zr0.1Ti0.9O3(BCZT)基陶瓷由于其具有优异的介电和铁电性质而备受关注。然而,较低的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限制了其在储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通过精确调控掺杂浓度及组分设计,以BCZT陶瓷为基体,制备了一系列(1-x)[0.92Ba0.85Ca0.15Zr0.1Ti0.9O3-0.08Bi(Zn2/3Ta1/3)O3]-x(Sr0.7Bi0.2)TiO3陶瓷样品。同时,结合掺杂后陶瓷的结构和介电性能的深入分析,研究了Sr0.7Bi0.2TiO3掺杂对BCZT基陶瓷储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后陶瓷样品具有单一钙钛矿结构,同时介电弛豫行为得到显著改善。当Sr0.7Bi0.2TiO3掺杂量为x = 0.40时储能性能最佳,其可释放能量密度和储能效率分别为Wrec = 5.431 J/cm3和η = 93.38%。这为优化无铅铁电陶瓷的储能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基于改进YOLOv8的密集多人脸检测
辛鹏, 娄铖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4, 41(11): 24-30.
https://doi.org/10.16039/j.cnki.cn22-1249.2024.11.005
摘要
(
12 )
PDF (5124KB)
(
0
)
针对密集多人脸检测效率低下、人脸易受遮挡和尺寸小难以检测等问题,提出一种YOLOv8-IFD密集多人脸检测算法。在YOLOv8基础上,首先在主干网络嵌入DCNv2卷积变体模块,增加调制机制并使用权重进行动态调节,增强模型学习能力来提高检测精度;然后在YOLOv8主干网络尾部和颈部网络引入CA注意力机制模块,强化图像特征提取能力,抑制无关特征对精度影响;最后引入基于动态非单调聚焦机制的损失WIoU Loss作为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加速网络收敛并提高模型的检测准确率。利用Wider Face公开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8-IFD算法和原算法相比均值平均精度提升2.4%,计算量相对减少。此外,对比其他算法而言,在密集多人脸检测效果上有了明显提高,验证了本改进方法有效性和可应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基于Fluent循环流化床锅炉SNCR系统模拟及优化研究
李杰, 甘树坤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4, 41(11): 47-53.
https://doi.org/10.16039/j.cnki.cn22-1249.2024.11.009
摘要
(
7 )
PDF (2750KB)
(
0
)
为探究流场和组分浓度分布对SNCR装置脱硝效率和氨逃逸的影响,提升装置脱硝性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手段建立锅炉脱硝系统的三维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某厂350MW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过程,研究喷枪位置、氨氮比、喷氨速度和雾滴粒径对SNCR脱硝效果的影响,并对锅炉的SNCR脱硝系统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调整为对称喷枪布置后,随着氨氮摩尔比的升高,脱硝效率随之提高;喷氨速度的提高和还原剂雾化粒径的增加也对脱硝效率和氨逃逸量有一定的影响;锅炉SNCR系统及运行参数优化后,最大脱硝效率达到了79.09%。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脱硝效率,为实际改造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多策略融合的改进哈里斯鹰算法
赵传哲, 王海波, 宋亚迪, 王荣林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4, 41(11): 60-66.
https://doi.org/10.16039/j.cnki.cn22-1249.2024.11.011
摘要
(
7 )
PDF (2282KB)
(
0
)
针对哈里斯鹰算法(HHO),收敛速度不理想、寻优精度不高、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策略融合的改进哈里斯鹰算法(PTHHO)。首先,在提高种群多样性方面借助Piecewise混沌映射初始化来提高种群的质量和多样性;其次,在探索阶段引入了自适应t分布策略来提高收敛速度和精度;最后,在开发阶段引入了动态反向学习策略来增强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解的能力。在仿真实验中,对8个基准测试函数进行仿真以评估算法的性能,对比分析GWO、HHO、CGWO、PTHHO算法,验证了改进策略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Q345基Fe-50Ni等离子喷焊层热处理工艺研究
于宏辰, 高永琦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4, 41(11): 79-86.
https://doi.org/10.16039/j.cnki.cn22-1249.2024.11.014
摘要
(
3 )
PDF (19366KB)
(
0
)
通过将铁镍合金粉末混合(质量分数各占50%),利用等离子喷焊技术成功制备出铁镍混合基喷焊层。通过设计正交实验,利用体式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硬度计及冲击试验机来研究混合喷焊层的物相组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而优化出最佳焊接工艺参数为:电流60A、焊枪的移动速度是40cm/min、送粉量为35%;相应喷焊层复合板冲击韧度为175 J/cm2,喷焊层硬度为678 Hv。将最优焊接工艺的复合板进行1100 oC、保温40 min的热处理后分别对其进行炉冷(退火)、空冷(正火)和水冷(淬火)+600°C/2h回火处理。通过金相观察、显微硬度实验、冲击韧度实验和喷焊层晶粒尺寸统计;最后确定1100 oC/40 min的退火工艺为喷焊层最优热处理工艺。其冲击韧度为189 J/cm2,喷焊层硬度为648 Hv。为实现高塑性等离子喷焊复合板的可控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