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高分子物理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提出了全方位渗透“课程思政”的思想。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思政元素的挖掘三个方面,提出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有效策略。通过全方位思政元素的融入和渗透,可以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进行价值引领和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科学思维、辩证思维、爱国主义情怀、人文情怀及良好的性格,为理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硬件课程设计”具有多学科融合,多技术交叉等特点,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针对传统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培养应用人才的教学改革方案,从团队组建,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互动平台等方面阐述课程建设举措,并以自动驾驶为例进行课程改革,使得教学体系具有层次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符合新工科下创新人才发展需要,为电子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为进一步深化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观引领作用,基于思政建设要点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体要求,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双轨道并行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设计的“案例启发+创新问题+思政升华”及“价值引领+政策导向+专业落实”特色化课程思政教学思路,有效深化了思政内涵,践行了思政实践,为同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参考。
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加快转型,新工科建设速度持续推进,同时对标金课标准的“两性一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高等数学课程逻辑性和抽象性都很强,而且应用非常广泛,由此亟需对教学方法、模式和理念进行优化和创新。为了解决如何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这个核心问题,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建设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性成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物理教育模式也在逐渐变革,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结合线下授课、线上教学和已录制完成的微课资源等,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凸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提供教学思路。
基于“农田水利学”涉及知识范围广、课程内容较为丰富、实践性较强等课程特点,针对新时代背景课程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考核评价不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主观能动性低等问题,应结合当前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背景,吸纳教学新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多元化考核评价,重视教学实践环节等方式为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推动思政课建设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有效融入思政课,就思政课教师而言,要做好信仰、理念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就教学策略方式方法而言,要与各门思政课实现有机融合,要与学生发展问题紧密结合,要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和实践育人有机结合。
为了准确分析课程思政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收集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7,059条文献数据作为样本进行总结分析,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献主题进行统计,利用知识图谱和数据可视化对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示。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研究成果产出量巨大,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为高校课程思政未来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仅对个人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能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综合素质教育缺乏合力,综合素质教育尚不能精准落地等问题。新时代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以新时代发展观研究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提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全人仿真模型和协同发展模型,完善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全面阐释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协同培养模式。全面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文化实力和科技实力和创新实力的有效途径。
在对互联网冲击下传统教育生态的教与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后,提出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职业角色定位的观点,并阐述了基于该背景的教师职业角色细分的构建思路和具体实施过程,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创生提供了新思路,缓解了教师的职业压力,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主体性发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目的 探讨高校内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实训平台的具体应策略。方法 结合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容,有效地找到ERP实训平台的具体应用方式和策略。结果 通过对ERP实训理论内涵的研究,以及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容分析,了解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ERP实训平台应用的策略。结论 ERP实训平台的应用,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其中,本科生导师制是国内外认可的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模式。通过讨论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改革策略,为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系统阐述方向性与科学性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结合的融入原则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高校要夯实第一课堂阵地、发挥社会实践作用、构建线上加线下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构建起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
慈善全球化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由于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起步略晚,从最基本的慈善公益教育到专业慈善公益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高校中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慈善公益的通识教育与专业人才的培养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当前中国慈善公益发展诸多问题。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慈善公益教育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应该大力发展基于文化自信基础上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为中心的慈善公益教育之路。
美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美育工作大量梳理研究基础上,从指导思想、体系构建和保障机制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工作实际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2333”美育育人体系,能够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美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课程考核与评价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的发展理念已经逐步从评教转变为评学。相对于理念的转变,各地方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却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对此需要各高等职业院校拓展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发展路径,制定符合个人发展、院校办学特色、企业人才引进、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改革方案。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滋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需弘扬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从中汲取磅礴力量,求真、实干、奋斗、为民,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在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的时代语境下,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全面赋能一汽红旗汽车文化产业,本文主要探索一汽红旗汽车数字文化产业链的建构及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制定各类政策,加大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工作,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就业。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就业,对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树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融入社会的信心和能力,使大学生成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实用性。